新闻中心
联系我们
正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好比修建了一道水下长城”——探访洞庭湖堤防加固工程
发布时间:2024.12.23    浏览次数:49次

 (12月16日,益阳市资阳区长春垸,工作人员操作集束高喷混凝土防渗墙机械在资江大堤上灌浆。通讯员 摄)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孟姣燕 通讯员 孟熊 周旋

    正是冬修水利的好时节。12月16日,西洞庭湖安乡县安造垸,65岁的村民文桂香午饭后,时不时走上防洪大堤,张望一下正在重建的安造垸红卫闸。

    这是一座使用了近50年的老闸,距离文桂香家仅有十多米。在今年汛期高位洪水的“洗礼”下,红卫闸出现渗漏,村民和官兵合力抢修堵住了险情。“闸口,老百姓叫‘朝天口’,汛期保平安,到冬天又保灌溉。”文桂香盼望着红卫闸早日修好。

    眼下,国家重大水利工程——洞庭湖重点垸堤防加固一期工程(以下简称加固工程)迎来建设高潮,包括红卫闸在内的穿堤建筑物,以及护坡、护脚、堤身堤基防渗等项目正在紧张有序实施。施工中,打桩、浇筑等工序深深扎入堤身堤基,是一项“隐蔽工程”,湖区百姓十分关心堤防能否经得起考验。

    “隐蔽”能否变“透明”?堤防如何做到固若金汤?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来到洞庭湖安造垸、长春垸、烂泥湖垸等重点垸探访。

首次大规模“筑墙”,防洪设计标准更高

 

    (12月16日,西洞庭湖安乡县安造垸,正在重建的安造垸红卫闸。通讯员 摄)

安造垸位于常德安乡县境内,该垸三面环水,西临松滋河,东靠虎渡河,北与湖北公安县相隔,作为洞庭湖区11个重点堤垸之一,每年都是防汛的重点。

    安造垸村民文桂香在大堤上向记者介绍,1998年安造垸大堤溃堤,军民合力奋战19天合龙溃口的场景依然历历在目。

    历史上,堤垸的形成与加固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水利专家、省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徐贵告诉记者,洞庭湖堤防大多是在沙洲泥滩上逐步加修起来的,修堤土均为就近就地取材,堤身土质差,而且受当时条件限制,基本靠人工填筑,填筑质量普遍不高。

    在1986年至2010年开展的“洞庭湖一、二期治理”中,11个重点垸进行了除险加固治理。

    “当时由于受到投资限制,治理以堤身断面达标建设与清隐整险为主,一线堤防在防御2014年、2017年、2020年等洪水过程中有立功表现,但仍暴露出诸多问题,尤以堤基、堤身渗漏突出。”徐贵说。

    为确保重点垸防洪安全,国家于2022年安排启动了洞庭湖重点垸堤防加固一期工程,先期对松澧、安造、沅澧、长春、烂泥湖、华容护城垸等6个重点垸658公里一线堤防进行系统治理。

    湖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规划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专业总工程师王导勇说,与“洞庭湖一、二期治理”加固相比,本次加固工程设计标准更高。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加固工程大规模应用防渗墙建设,工程量达717万平方米。“好比修建了一道水下长城。”王导勇说。

针对不同地质条件,应用多项创新工艺

    记者在安造垸的松滋洪道堤防上看到,一台跟大型起重机差不多“个头”的TRD(深层地下水泥土连续墙工法)设备将切割箱插入地下,进行纵向切割,直线推进。切割箱一端的管子向地基注入水泥浆,与原状地基泥土充分混合搅拌。约30分钟时间,就在地下20米形成一面0.4米等厚度的水泥防渗墙。

 

    “TRD工法以往多用于市政建筑工程施工,这是国内首次大规模应用于堤防加固工程。”王导勇说,洞庭湖堤防多,以往采用的水泥土防渗墙工艺,成墙深度一般不超过18米,桩与桩连接处质量不易控制。TRD工法成墙深度可达30米以上,且连续性好。

     施工现场情况千变万化,加固工程根据不同地层、不同深度和施工条件,选择合适的防渗工艺。王导勇说,TRD水泥土防渗墙、塑性砼防渗墙等新工艺的大规模应用,能有效解决湖区深厚透水地层的防渗难题。

    在湘阴县烂泥湖垸湘江大堤,记者看到,一台台成槽机火力全开,在堤坝身上挖出一个个深槽孔,再用液压抓斗将原状土抓出,置换为塑性混凝土,形成一道无缝连接的防渗墙。

    “这是塑性砼混凝土浇筑工艺,更适合烂泥糊垸堤基地质条件。”王导勇说,该工艺可大大减小墙体内的应力,适应堤身变形。

    截至目前,洞庭湖重点垸堤防加固一期工程累计完成总进度的60%以上。工程实施后效果显著,在今年汛期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比历史险情,堤防出险率降低90%以上。益阳市资阳区水利局负责人介绍,资阳区新桥河镇资江大堤历年都是险情集中点,今年修建了一道深约30米、厚0.4米、长达13千米的塑性砼混凝土防渗墙,有效避免了险情。

“千里眼”“顺风耳”上阵,“隐蔽工程”变“透明可视”

    12月16日,在益阳资阳区长春垸,记者看到,一台集束高喷混凝土防渗墙机械正在资江大堤上灌浆。

    “加固工程大多是‘隐蔽工程’,不能蛮干,要发挥智慧。”湖南省水电设计院专业总工程师欧阳君介绍,灌浆就是真正的“隐蔽工程”,灌浆压力、流量、斜度等都不能出现偏差,否则就会影响防渗质量。他打开手机上安装的APP,设备下钻深度、速度、压力等数据一目了然。

    “奥秘在于设备的钻头上安装有传感器,可实时记录数据。一旦数据出现偏差,就会进行自动报警提示。”欧阳君说。

    记者来到位于益阳市赫山区的加固工程项目部——该工程的“智慧大脑”。监管人员打开智慧工地平台,项目建设情况一览无余。

    欧阳君介绍,聚焦建设和管理两大周期,工程创新运用BIM(建筑信息模型)、物联网+等技术,自主研发制造系统平台和物联穿戴设备,打造数字孪生堤垸。截至目前,关键工艺工法的信息化前端监管设备覆盖率超98%,累计采集各类施工监管信息超2500万条。

    除了打桩灌浆实时监控,记者通过智慧工地平台,还看到不同场景“黑科技”的威力。

    抛石护脚工程作为最基础的工程,施工中需大量船舶或汽车将石头运输到指定位置抛下。如今,运输船和汽车上都安装了高清摄像头,石头的数量和质量在电脑上一目了然,有效防止偷工减料。

白蚁防治用上了“数字诱饵”。6个重点垸有蚁患的堤段总长近160公里,是治理的大难题。研发人员将诱饵装上报警装置,吸引白蚁取食,取食过程中触动该装置,发出信号。

    记者看到,施工现场安装有移动视频站,作业人员的定位可精确到厘米级。“整个加固工程点多线长,但并非同时作业,研制移动视频站,就是降本增效,把资金用在‘刀刃上’。”欧阳君说。随着这些“千里眼”“顺风耳”上阵,建设过程实现全方位、全过程监管,让“隐蔽工程”变“明白工程”。

    据介绍,加固工程力争主体工程在2025年底前竣工。目前,二期加固工程正开展可研报告评估,专家认为,一期加固工程数字化监管手段,为后续洞庭湖治理,摸索出了一种科学规范、可持续的质量建设和管理方法。

 

关于中承
工程案例
新闻中心
人力资源
Copyright © 2015 sccie.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中承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电话:0791-85211618  技术支持:华企立方
备案号:赣ICP备18002179号
赣公网安备 36010802000710号
支持IPV4和IPV6双向访问